7月2日下午,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廣東省工商聯化妝品制造業商會、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行業協會在廣州市東方賓館八樓召開了“打擊網絡欺詐·構建
一場主題為“民房里的315投訴網抹不黑白大夫”的新聞發布會,于7月7日在北京舉行。國內化妝品品牌“白大夫”擁有者廣州澳大生物美容保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澳大公司”),再次對315投訴網進行聲討。
7月13日,為“白大夫”負責處理公關事務的贏盛傳播
爭端
“事情原本非常簡單,但是為轉移人們對白大夫產品質量問題的注意力,推卸責任,澳大公司不惜花重金聘請專業公關公司進行大肆炒作。”315投訴網投訴中心主任林漢鐘向本報記者表示。
已遷至廣州科學城邁達威大廈的315投訴網牌匾上醒目標示著“消費電子投訴網站”字樣。林漢鐘稱,315投訴網年均受理投訴高達6萬宗,日均受理投訴高約300宗,在
對此,信息產業部消費電子產品售后服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周明并沒有否認。他向本報表示,專業委員會已于2007年4月18日向315投訴網頒發了授權書,意在將315投訴網打造成為該專業委員會的一個投訴處理平臺,專門受理全國消費電子類產品的投訴。
但周明同時強調:“合作的前提是315投訴網必須清除與消費電子無關的投訴內容。目前,我們正準備停止對方對授權書的使用權。”
而問題恰恰出現在這些非消費電子投訴問題上。2006年6月,幾位消費者在315投訴網上發布了針對白大夫的產品投訴,并引起大量跟帖。隨后,該網站工作人員把這些投訴整理匯總后轉給白大夫,而白大夫方面對部分投訴也進行了反饋和處理。然而,315投訴網并沒有按照白大夫的要求對這些投訴帖子進行刪除。
非但如此,315投訴網還對這些投訴信息作出了專題統計
林漢鐘表示,315投訴網是由各大新聞媒體記者、律師及熱心公益人士共同發起的大型公益性消費維權平臺,白大夫產品質量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出于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網站公信力的考慮,不能輕易刪除這些投訴信息。
正因為如此,白大夫一紙訴狀把擁有315網站的廣州市三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三投公司”)推上被告席。
綠色通道之惑
澳大公司稱,這些不實投訴嚴重詆毀了白大夫的商譽和名譽,在向對方支付5000元費用后,對方仍不予刪帖,并變本加厲地先后索要124萬元“策劃費”、20萬元投訴排行榜“贊助費”和60萬元“企業綠色通道費”。
只是,澳大公司起訴三投公司的理由仍為名譽侵權,并提出80多萬的賠償要求。同時,借財產保全之名,查封、凍結了三投公司的辦公設施和銀行賬號。
“白大夫起訴的是名譽侵權,而非敲詐勒索,這就是最好的證明。”林漢鐘承認,投訴排行榜和企業綠色通道確有此事,但這些僅僅是網站向企業提供的增值服務,并不收取費用。
他向記者解釋,網站上所有的排名都是依據企業的投訴量、企業解決投訴的誠信度以及網友的認可度等多方面的指標
但是,林漢鐘說法似乎也有矛盾。當被問及“是否有足夠的人力確保把所有投訴信息都逐一反饋給企業”時,林漢鐘稱每天約300條投訴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投訴同一企業,比如中國電信,因此目前8個人專門負責,平均每人每天處理30條投訴信息并不算是一個很重的任務。
2007年6月25日,廣州市天河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315投訴網對白大夫構成名譽侵權,要求315投訴網向白大夫賠償
315投訴網反擊
在作出一審判決前的6月20日,廣州市天河區法院同樣受理了三投公司訴澳大公司名譽侵權案。
315投訴網代理律師楊河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白大夫一直在通過各種途徑到處散布“315投訴網進行網絡敲詐”的言論,但法院對此卻只字未提。“顯然,這已經對315投訴網構成了嚴重的名譽侵權。”
三投公司的民事訴訟狀上稱,2006年7月,部分白大夫產品被上海市食品
在上述情況下,白大夫為消除不利影響,主動聯系315投訴網請求在網站上發布聲明。
然而,消費者針對白大夫的產品投訴并沒有停止。自2006年8月份開始,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陸續出現了三十多起。
2006年9月,澳大公司再次主動聯系315投訴網,表示希望和315投訴網合作舉辦一期大型“白大夫網絡文學爭霸賽”活動,以期擴大白大夫的知名度,并委托315投訴網就活動出具詳細的策劃方案。
當315投訴網出具策劃方案后,白大夫提出一個附加條件,即要求315投訴網必須立即刪除網站上所有關于消費者對白大夫產品進行投訴的帖子,但當即遭到315投訴網的拒絕。
“事隔三個月后,此事實被白大夫描述成為‘315投訴網以幫助澳大公司策劃廣告為名,向其敲詐勒索124萬元策劃費用’的犯罪事件。”楊河說。
民事訴訟狀上還稱,澳大公司在其公司網站上先后發布了兩封致中央領導的公開信及《抹黑“白大夫”的“315投訴網”》等多篇嚴重侵犯315投訴網名譽權的文章。
為此,315投訴網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白大夫為315投訴網恢復名譽、消除影響,在《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上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并酌情賠償原告名譽損失1萬元。此案將于8月13日開庭審理。
行業協會介入:是非黑白待解
白大夫與315投訴網之間的爭議,已經波及到整個化妝品行業與民間維權組織。7月2日下午,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廣東省工商聯化妝品制造業商會、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行業協會(下稱“廣東美協”)在廣州市東方賓館八樓召開了“打擊網絡欺詐·構建和諧環境”的新聞發布會上,聯合對315投訴網進行公開譴責。
廣東美協會長馬婭公開向媒體稱,自2006年以來,廣東美協陸續接到包括澳大白大夫、廣州霸王、法國合生元等企業在內的行業內外近百家企業的協助函,舉報315投訴網涉嫌欺詐。
至此,這起白大夫與315投訴網之間的“個人恩怨”,開始升級為一個行業討伐315投訴網的事件,而這與被喻為美容行業“非典年”的2006年也不無關系。這一年,干細胞、金絲植入、奧美定、SK-Ⅱ違禁成分等令人尷尬的美容事件被頻頻
“作為維護企業利益的行業協會,我們擔心這樣的現象會再次重演。”廣東美協新聞發言人陳偉德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畢竟315投訴網上曾被投訴的業內企業超過50家。
頗具戲劇據性的一幕是,就在會場對面,由315投訴網組織的“構建和諧社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聲援大會也隆重上演。
時至今日,這起爭議中的是非曲直仍是一個謎。